《中国轨道号》读后感700字

《中国轨道号》中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72年,空军装备研究所接到军委紧急命令,要在两年内把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中国轨道号送上太空。军装所的孩子们为此欢欣鼓舞,但又必须守口如瓶。这些从小就要立志要飞上蓝天,保卫国家的少年,在父母一辈模范的引导下,最终将自己融入伟大的事业。

书中的章节与四季轮回一一对应 ,剧情也起承转合,呈现出不同的感情。小说的序幕在春天拉开,那是小岩,第一次见到新所长顾阿姨,初来乍到的他敢作敢为,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,带领全所上下投入到“中国轨道号”项目建设中 。第二章的故事发生在火热的夏天,小岩与空军试飞英雄的儿子周翔不打不相识,他们前往大漠参加“火星探险夏令营”听闻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 。第三章是小岩成长的转折点,那年的秋天,小岩遇到了人生中最好的导师老汪,他为小岩和整个研究所留下了宝贵的财富,也让小岩埋下了刻骨铭心的遗憾。故事在冬天迎来了尾声,小岩一家找到了老汪的儿子冬冬,顾阿姨的研究不但让“中国轨道号”项目取得了重要的成绩,还让东东的病有了很大的起色 。小岩最终走出了老汪。去世的阴影,获得了真正的成长。

书中的两位老一辈科学家形象性格截然不同 。一个是从海外归来的科学家顾阿姨,他低调而谦和,拒绝了爸爸专门为他准备安排的住所,让自己融入军装所的大集体中 ,坚持正确选人,用人的原则,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代的科研任务, 而且大胆地魏东东尝试全新的治疗方案。与顾阿姨相反,老汪是一个性格孤僻的“科学怪人”他不与人交流,却拥有着极强的理论功底与动手能力,尽管不被大多数人理解,但他还是在天台上开辟出自己的一个小天地,用简陋的自制仪器研究出飞船的通信问题。努力为中国轨道号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。

他们能写照正是老一辈科学家的真实———奉献,爱国,无私,修身,治学,为祖国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科研成果和珍贵的精神财富 。

《中国轨道号》将小说的文学性与科普型科幻的科学性有机地结合起来,融合成一个整体 。从一群孩子的眼中观察了中国航天技术在一个独特时代的发展景观,呈现了一个国家创新能力上升过程的缩影,传递了勇于创新的筑梦精神和坚持不懈的逐梦精神 。

内容推荐

【下一页】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【上一页】